top of page
中醫基礎理論

中醫基礎理論

中醫基礎理論包括陰陽五行、氣血津液、臟腑學說和辨證論治等,這些理論構成了中醫獨特的醫學體系。

  1. 陰陽學說:陰陽是描述事物對立統一的基本概念,人體內外的一切現象都可歸納為陰陽兩個方面。健康的關鍵在於陰陽的平衡,若陰陽失調,則易生病。

  2. 五行學說:五行(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)是宇宙和人體內部的基本元素,每一個臟腑、氣血、情緒等都與五行有密切聯繫。五行之間相生相克,協調有序則維持身體健康。

  3. 氣血津液:氣是推動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力量,血是營養物質的載體,津液則是體內的水液。這三者相互依存,缺一不可。氣血津液的充足與平衡是健康的基礎。

  4. 臟腑學說:中醫將人體的內臟分為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)和腑(胃、大腸、小腸等),每個臟腑負責不同的生理功能,並相互協調。

  5. 辨證論治:中醫強調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、體質、環境等進行辨證分析,確定病因、病機,然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。

這些理論幫助中醫全方位理解人體的健康狀態,並提供靈活的治療方法。

陰陽學說

    •    核心概念:陰陽是自然界相互對立、依存、轉化的兩種基本能量或屬性。
   •    陽:代表運動、外向、升發、溫熱等特性(如白天、火)。
   •    陰:代表靜止、內向、潛藏、寒涼等特性(如夜晚、水)。
   •    應用:用於解釋人體內外平衡,健康狀態是陰陽平衡的結果,疾病則來自陰陽失調(如陰虛、陽盛等)。

陰陽_edited_edited.jpg

藏象學說

    •    核心概念:人體內臟器的功能和外在表現的總結,包括五臟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)、六腑(胃、大腸、小腸、膀胱、膽、三焦)及其聯繫。
   •    肝:主疏泄,藏血,與筋、目相關。
   •    心:主血脈,藏神,與面色、舌相關。
   •    脾:主運化,藏意,與肌肉、口相關。
   •    肺:主氣、司呼吸,藏魄,與皮毛、鼻相關。
   •    腎:主水,藏精,與骨、生殖、耳相關。
   •    應用:幫助分析臟腑功能、病變及外在表現(如舌診、脈診)。

臟象學說002.jpg

病因學說

    •    內因:情志失調,如過度的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恐會損害臟腑。
   •    外因: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影響人體。
   •    其他:飲食失節、勞逸失度、外傷等。

陰陽

五行學說

   •    核心概念:世界由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種基本物質構成,它們相生相克,共同維持自然平衡。
   •    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(相生)。
   •    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(相克)。
   •    應用:用於解釋人體五臟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)的功能和相互關係,以及病因病機。

五行003.jpeg

氣血津液學說

    •    核心概念:
   •    氣:生命活動的基本能量,包括元氣、營氣、衛氣等,主導人體功能。
   •    血:營養全身的基本物質。
   •    津液:包括體內各種液體,如汗液、唾液、關節液等,滋潤和調節人體。
   •    應用:疾病多因氣、血、津液的生成、運行、調節失衡,如「氣虛」、「血瘀」、「津液不足」等。

氣血津液001.jpeg

辨證論治

    •    核心思想:以「辨證」(診斷病因、病性和病位)為基礎,實行「論治」(制定治療方案)。
   •    例子:感冒可能因風寒或風熱引起,治療方法不同。

陰陽

辦公室電話    + 48 - 731898900(短信預約)

​辦公室電子郵件    eurtcm@gmail.com

辦公室地址    ul. Zygmunta Modzelewskiego 35 lok. U-1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02-679 Warszawa

bottom of page